孤寂
一旦這種事發生了,一旦人在臨終時不得不感覺到,自己對周遭人不再有任何意義(儘管他還活著)時,那他就真正是孤寂一人了。然而正是這樣一種孤寂的形式,在我們時代不斷出現,有些例子頗為常見,另一些則較不尋常且極端。孤寂這概念的光譜頗為廣泛。它可以是指,某些人渴望他人的愛在早先受到了傷害和干擾,他們之後無法再渴望別人的愛而不想表露自己曾受到的傷害,或者那曾經的渴望所帶來的痛苦。雖然不情願,這些人會不再向他人表露自己的情感。這是孤寂的其中一種形式。另一種孤寂則是狹義上的社會性形式,它往往在某人因居於某地或處於某種地位而無法與他感到他需要的人見面時發生。在此以及許多類似的例子中,孤寂的概念指的都是某人因某種原因而處於孤單的境地。他也許生活在眾人之中,但他們對他沒有任何情感上的意義。
不只如此。孤寂的概念也指生活於許多他人中的某人,而他人覺得他沒有任何意義,他是否存在,他人也覺得沒有差別;他人已截斷了與此人最後的情感聯繫。流浪漢與酗酒者就算是這類人:他們坐在門口,而匆忙的路人經過時視若無睹。監牢、獨裁者的刑求房也算這類孤寂的事例。通往毒氣室之路也是一例。孩子、婦女、年輕的和年長的男性,在此都全身赤裸被他人逐向死亡,執刑者對他們已絲毫沒有任何設身處地的感受或是同情了。而且這些無助地被逼向死亡的人,也往往是偶然聚集一起,彼此並不認識,每個人雖然都身處眾人之中,但都處於最為孤寂、孤單的境地中。
《臨終者的孤寂》.十五,Norbert Elias/著,鄭義愷/譯